【老兵永远跟党走】93岁杜风云奶奶的传奇一生
15岁家破人亡,她选择成为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通讯员;18岁正式入党,她不爱红装爱武装,成为队里唯一敢用双枪的女骑兵;20岁为了随军作战,她怒剃光头化身军中“花木兰”,曾参加辽沈战役,后随四野南下……
那些红色的岁月里,杜风云曾在枪林弹雨中惊险突围,还曾在战场上被炸到湖底九死一生。
后来的和平年代,杜风云也依然巾帼不让须眉,总是临危受命,在每一个岗位上履职尽责、发光发热。
“你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干嘛的吗?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给老百姓打天下的!”
从杜风云15岁时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光匆匆已过了近一个世纪。这一辈子的这些“传奇经历”,老人说,只不过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只不过是一个忠贞追随者的初心未变。
93岁杜风云奶奶的传奇一生
在南瑞街道沐春园小区,记者见到了今年93岁的老战士杜风云。墙上挂着老人家年轻时的照片,一身戎装,英姿飒爽。虽然现在老人坐在轮椅上,但头发和衣服收拾得整齐利索,身板硬朗,声音爽朗,目光中透露着坚毅,依稀仍然可见旧日风采。
家破人亡 15岁少女成为地下党
1928年6月,杜风云出生于热河省赤峰县(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自幼家境贫寒,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兄弟姐妹全靠母亲一人拉扯。为了生计,1942年,她的三哥去伪政府的县警察署工作。“突然有一天,三哥的朋友刘和青上门告诉我们,说三哥站岗时被打死了。”杜风云说,“我陪着母亲将三哥遗体拉回家,我永远记得三哥血淋淋的样子。”说到这里,老人还是湿了眼眶,哽咽着继续回忆。三哥去世后,杜家厄运接连而至:侄子病故,大哥过世,几个舅舅相继离世,母亲受不了打击终日躺在床上以泪洗面……14岁那年秋天,杜家已没有一个男丁。
1943年,杜风云15岁。刘和青来到杜家,表情凝重地问杜风云:“妹子,共产党你可听说过?你知道共产党是干嘛的吗?”杜风云心里一惊:“我听过,但有人说那是共匪……”“不!我们共产党不是土匪,我们是革命党!是为了给老百姓打天下的!”刘和青的一番回答,振聋发聩,深深地烙在杜风云的心灵深处。
那一刻,杜风云才弄清楚三哥为何而死,因为日伪军怀疑他和共产党有关。也就在这一天,杜风云正式接受了刘和青给她的任务——成为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通讯员。
成为通讯员后,杜风云曾多次假装挖野菜传递情报,还曾配合侦察兵进城侦察敌情。一直到1944年底,区小队成立,年仅16岁的杜风云任妇女会主任;1945年,她正式参军入伍。
入党 她不爱红装爱武装
入党,杜风云说,这是她的人生轨迹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那时是远近闻名的‘假小子’,县大队政委曾志刚和他的妻子一直都很喜欢我,一心想培养我。”1945年底,杜风云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曾志刚作为她的入党介绍人,“半年后,1946年初夏,我刚满18岁,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入党时是怎样一种心情,有人回答激动,有人回答严肃,杜风云回忆起来,则是全然的开心和骄傲。“我们7个人一起入党,站成一排,我环顾一圈,发现别人都比我年纪大,我内心感到非常骄傲,特别高兴。”回忆起这一段往事,老人笑着咧开了嘴,她说当时自己年纪小,懵懵懂懂,却也明白,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我知道我是共产党的人了,从今往后,我要为老百姓打天下了!”
入了党,有了信仰的力量,性格倔强的杜风云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一腔热血为革命。其中有两件事,老人至今自豪。
“1948年,我们编入了东北野战军,成为骑兵团唯一的女兵。”不仅如此,杜风云说她当年的枪法也不错,一开始给她配的是一把“三八大盖”,后来变成两把小枪。她会左右手开枪,更会引枪跨马。
“还有一件事,1948年9月辽沈战役前,部队要赶往锦州。这时有人告诉我,说不带女同志过去……”也不管是真是假,一听说不带自己,年轻气盛的杜风云一怒之下剃光头发。“剃完后我就去报告,我就喊,‘现在我是个男的了,请批准我加入战斗。’”杜风云说,团长见状,一边摇头责怪她“太顽皮”,一边同意了她的请求。后来的战斗中,她去过通讯班,也去过警务班,很长一段时间内,她一直以“光头”的形象示人,以至于很多战友都搞不清楚她原来是个女同志,俨然是军中“花木兰”。
战斗 多少次九死一生
既然是战士,就少不了在血与火的战斗中锻炼成长。杜风云经历过多场战斗,最惊心动魄的那几次,老人至今难忘。
“我人生中第一场真枪实弹的战斗,是在1945年春天日本人投降的前夕,我们区小队9个人,一起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埋了地雷,想炸他们个措手不及。”杜风云还记得,那个夜晚,他们屏住呼吸埋伏日军。“日军的人马终于过来了,我们等前头的人走过去才炸,因为敌人狡猾,经常让中国人在前面探路,后面的才全是日本兵……”“准备!一、二、三!拉线!”一瞬间,敌人被“炸开了花”。回忆着这场战斗的细节,老人兴奋得像个孩子,她说这场战斗“打得过瘾”,从此也让她的胆子越来越大。
一次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磨砺了杜风云的信仰,锻铸了她的忠诚。“最惊险的一次,是1948年初,我已是骑兵团的一员,有一次跟着小队向后方运送粮食、军衣、被子等补给。”杜风云回忆道,结果,路上遭遇了一支地方军阀队伍的突袭,企图抢占这些物资。“当时整个小队就三个党员,除了我,还有一个排长和通讯员。打起来后排长很快就牺牲了,大家都慌了……”怎么办?杜风云说她当机立断“担起责任”,立马决定和通讯员突围去请救兵。“我来不及多想,骑上马就狂奔,子弹不停地在我的耳边飞过……”从枪林弹雨中成功突围而出,杜风云一路狂奔30里,及时找到了部队请求支援,“当时找到部队停下来后,我半天都讲不出话来。”老人说。
还有一次,是杜风云随着第四野战军南下后的事了。“1949年南下后,去了很多地方,在武汉待了很短一段时间后,我跟随部队到了江西南昌。”南昌解放前夕,一次战斗中,正在船上的杜风云和战友,遭到了敌方轰炸机的袭击。“我们的船直接被炸翻到了水里,几位战友牺牲在我的眼前,我也被困在了船下,差一点溺亡……”老人说,还好她被及时救上来,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这次水底窒息的经历让她从此对水心生恐惧,至今不敢下水游泳。
党员 就要临危受命、发光发热
从1949年到1955年,杜风云在江西军区后勤兵部任副指挥员,一直到她27岁时,由于当时祖籍安徽的丈夫转业到芜湖,杜风云也跟着丈夫复员到了地方,从此定居在芜湖。
杜风云在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记者了解到,杜风云先后在当时的芜湖商业局招待所、煤建公司河南经营处等单位工作。“几乎是每到一个新岗位,都是临危受命,面对都是非常棘手的局面。”老人回忆接手招待所时,整体经营情况混乱,她拿出过去从军时的“狠劲”,很快便把规矩立了起来,让经营上了正轨;当年煤建公司河南经营处是个“烂摊子”,在杜风云的管理下,逐步实现了从手工到机械化的改革……
之后,杜风云调到原马塘区政府爱委会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一直到1982年离休。至今,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对这位雷厉风行的“女强人”仍印象深刻。“她浑身透露着一股属于老革命的气质。”今年72岁的黄达玉曾和杜风云一起共事多年。
离休后,杜风云也没闲着,她依旧发挥着自己的余热,需要她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1995年6月,离休十多年的杜风云被当时的中共马塘区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这张证书被老人格外仔细地保留了下来,她说这是对她党员身份的肯定。
“你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干嘛的吗?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给老百姓打天下的!”采访最后,杜风云小心翼翼地拿出这张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和党员证,再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