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江区:让英雄的脸庞永远年轻

发布日期:2023-12-13 17:28 来源:芜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作者:陶心怡 浏览次数:

1953年田如堂的父亲田兆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年仅28岁。那时的田兆银刚刚6岁,对于父亲的记忆只停留在一张父亲当兵时寄送回家的照片中,由于时间太久,照片早已泛黄模糊不清,田如堂老人也逐渐记不清父亲的模样,一张清晰的父亲照片一直是田如堂老人的心愿。

 

图为田兆银烈士儿子田如堂手捧父亲画像

说起父亲刘玉龙,刘凤英老人依然记得很清晰,她说小的时候父亲经常背着她走在田埂上,给她讲一些故事。后来父亲离开了家乡参加了抗美援朝,1951年牺牲在了朝鲜,父亲牺牲后当地村干部将消息传回刘玉龙家中,得知父亲牺牲的刘凤英掩面痛哭。如今刘凤英老人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在世时没有留下任何影像。

 

图为刘玉龙烈士女儿刘凤英仔细端详父亲的画像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得知两位老人的心愿后,积极对接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烈士画像”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团队根据田如堂老人提供的那张泛黄的照片和刘凤英老人的描述为两位烈士分别创作了一副画像。

今天,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烈士画像”志愿者团队来到烈士家属田如堂和刘凤英家中将烈士画像送到他们的手中。两位老人在接过画像后,仔细端详着照片,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模糊的记忆和眼前的画像重叠,父亲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烈士虽远去,但烈士家属对亲人的怀念从未间断。今年9月,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响应“为烈士画像”活动,向全区征集有意愿画像的烈士线索。这项活动开展起来并不容易,许多烈士生前没有照片,牺牲时或未成家或子女年幼,不能准确还原烈士相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动上门了解烈士家属意愿,详细询问有关线索,共征集“为烈士画像”线索15条,将征集到的线索整理后提供给“为烈士画像”志愿者团队,历经三个月的反复修改,15位烈士画像都已完成创作并得到了烈士家属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