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社会力量 构筑关爱退役军人暖心墙
在芜湖市弋江区松元社区,志愿者们走进独居老兵的家中,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清理房间;在弋江区中南街道,征集而来的军旅老物件被摆在展厅中,静静地向参观者诉说那一段峥嵘岁月;在鸠江区蓝天社区,“雪绒花”红色讲堂中多名老兵齐聚一堂,重温革命故事……这一幕幕情暖老兵的画面是芜湖市全面推进“情暖老兵”试点项目的缩影。
“我们的思路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元参与、项目运作’,引入专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推广优秀的服务理念和经验,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爱老兵的良好氛围。”芜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点带面 10个试点项目落地
“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一直以来芜湖市高度重视关爱退役军人工作,帮助广大退役军人解决实际困难,着力营造尊崇军人军属、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社会氛围。“做好退役军人工作,需要政府机构、服务体系、社会力量‘三驾马车’共同参与。”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社会力量在关爱退役军人生活、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增加退役军人幸福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组织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老兵的工作中,2021年,芜湖市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10个“情暖老兵”试点项目。
“我们优选了10家社会组织,通过项目示范引领,建立健全以退役军人服务站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的退役军人服务机制,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引入社会力量,一方面可以培养稳定可持续的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引导和鼓励退役军人发挥优势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另一方面,建立起“市级统筹规范+县区谋划推动+乡镇具体指导+社会力量发力”的四级联动机制,让基层服务站与社会组织主动深入退役军人家庭摸排情况,建立服务档案,并针对不同群体需求,为退役军人提供更贴心的帮助和服务。
据悉,“情暖老兵”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共开展各类活动96次,服务退役军人2211人次。
示范引领 创新打造品牌活动
在弋江区李巷社区,第三批“爱心走进光荣门 领取老兵微心愿”活动在元旦前一天举行。作为活动主办方,芜湖爱无疆社会服务中心在“情暖老兵”试点项目中创新形式,让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和居民们印象深刻。
“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老兵实现一次愿望,而是希望通过活动,呼吁更多人来关爱、认识这个群体。”社工曹燕臻介绍,在项目设计上,她将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融入“微心愿”活动中。“我们每次收集整理多位老兵的微心愿后,将其制作成‘盲盒’。认领心愿的居民只能看到心愿内容,看不到老兵具体情况。”曹燕臻告诉笔者,在认领现场,当老兵的心愿完成后,认领者会得到一个礼袋,里面装有这个老兵的军旅故事、老照片以及一张证书。“有老兵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故事,有老兵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故事……不少居民都是带着小朋友来参加的,活动结束后都表示很受感动。”在曹燕臻看来,帮助老兵实现心愿的过程,不仅是一次物质的帮扶,更是双方精神的共鸣。
在镜湖区弋矶山街道,荷塘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在“情暖老兵”试点项目中,则继续擦亮“小桔灯”特色品牌,让老兵和居民们倍感温暖。“为什么要叫‘小桔灯’,因为我们觉得,老兵是为国家、民族、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他们如同小桔灯那般,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该项目负责人钱萍说。
紧扣“小桔灯”的主题概念,钱萍介绍,她们围绕服务老兵打造了一系列活动:社区邀请老兵走进学校宣讲红色故事,同时,对接学校和老兵,走进老兵家中上一堂沉浸式的微党课;组织社区居民和低龄老兵结对帮扶60岁以上退伍老兵,开展“爱心六敲门”服务,为老兵们送去温暖……
“‘情暖老兵’试点项目中,这样特色和品牌的活动还有很多,各个社会组织积极创新活动内容,力求把服务老兵的活动办优办实。”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业服务 更加注重精神慰藉
之所以引入社会力量,是因为专业化的社工服务机构,能够更有针对性采取帮扶措施,为老兵提供贴心的服务,他们围绕着退役老兵服务需求,不断做精做细,不仅有深度更有温度。
芜湖新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该市一家擅长做个案服务的社会组织,在此次“情暖老兵”试点项目中,他们从“细”字着眼,将社工服务专业化的优势发挥了出来。“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内55位退役老兵,第一次走访调研后,我们将这些老兵进行细致分类,将其中近10名独居等情况特殊的老兵定为重点服务对象。”该项目负责人孙柳婷告诉笔者,在开展一系列覆盖面广的老兵活动的同时,他们针对重点老兵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开展个案服务。“每次走访回来后,我们会进行复盘,仔细梳理这些老兵们的特点和需求。”在孙柳婷看来,帮扶这些老兵,是需要从一件件小事、细微处着手,再慢慢推进。“每上门走访一次,就要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有一个79岁的独居老兵周爷爷,第一次我们上门发现,他家冰箱很久没清理了,很多食品药品过期了。第二次上门,就要帮他解决这个问题,清理好冰箱,贴上保质期……”孙柳婷说,她们的目标是每一通电话、每一回探望和每一次帮忙,都让老兵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
区别于普通老年群体,老兵这个群体有着其特殊性。在“情暖老兵”试点项目中,不少社会组织便从关心老兵们的精神世界出发,为他们送上精神慰藉的同时,续写老兵的军旅荣光。中南街道的弘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每一段戎装经历,背后都是一段鲜活的青春岁月。我们有义务更好地留住历史,让更多的人读懂老兵。”该服务中心负责人方琼告诉笔者,社工共同挖掘了10多位老兵的故事,写出了《“夜老虎”连的一名勇将》等多篇文章,目前已集结成册;搭建红色讲堂,邀请老兵们走进校园和社区,讲述自己的故事。“此外,我们开展了老兵老物件征集活动,十几位老兵珍藏的几十张老照片、三十多件军旅老物件,共同汇集到中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方琼说,这些老物件将老兵们沉睡的光荣记忆再次唤醒,激发了他们的荣誉感。“老兵们的表达欲特别强,他们的精神需求更需要被重视。”方琼认为,关爱老兵,不仅要给予老兵们物质上的支持,也要给他们精神慰藉。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介绍,通过试点实施,将及时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可复制推广的服务模式。